医师多点执业难执行

考试宝典1年前 (2024-07-01)医学52

8月1日,《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开始执行,引起社会关注,其中的几大突破获得各方好评。医生多点执业不再需要院长签字,也没有地点数量限制,这些政策细则打消了医师多点执业的顾虑。然而,有人认为,多点执业真正落地其实是一厢情愿。“我是一位民营医院的院长,当然希望专家们可以自由流动。如果我是公立医院院长,也不会同意自己的医生跑到别人家去干活。毕竟,在医疗行业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据记者了解,持此观点者不在少数。医生多点执业难落地,难道真是院长“惹的祸”?9月6日,在人民网、中国医院协会和温州医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院长和业内专家们围绕此话题展开激烈辩论。医生不是医院的私产让市场决定人才的流向开放医生多点执业,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无疑会给公立医院,尤其是知名三甲大医院的管理者们带来“损失”——自己辛苦培养的人才就这样跑到别人家去创造价值了。“医生是医院培养出来的,还是中国老百姓培养出来的?”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张天旭认为,“中国的所有医生,是我们的老百姓培养出来的。医院拿的是国家给的拨款,我们收入是老百姓交的费用,医生在你这个医院培养出来了,放到另一个医院同样可以培养出来。”因此,要摒弃局部的小团体利益,为全国的老百姓着想,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着想,让中国医生的潜能的发挥得更好,得到也更多。一些院长们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般“小气”。“我对医生多点执业是赞成的。”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说,“解放医生生产力就是解放我们自己,不妨让市场来决定人才的流动。”他解释道,安贞医院能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医生间的相互交流,相关部门如果能做到有序管理,医院就能以更宽广的胸怀让医生们走出去,让市场来选择,锻炼考察医疗队伍,促进医院发挥自身优势。以北京安贞医院为例,该院的最大特色是治疗心肺血管疾病。在这个领域,安贞医院拥有著名的专科医生、优质的医疗资源,面对市场时这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开放多点执业,有这方面需求的患者或者医疗机构就会“找上门”。相反,一些相对比较薄弱的科室或者资质比较低的医生就有可能没人请,也很难在全国各地“走穴”,因为没有市场需求。此观点得到了南京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琪的认同。他认为,医生多点执业是医疗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医生多点执业,可以在医疗行业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有限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而且通过市场来进行调节。完善劳保体系和制度规范让医生变成“有保障的自由人”“多点执业,医生怎么取得报酬?依据在哪里?”院长论坛上,一位名为“呀子路”的微信网友道出了部分医生的心声。业内人士关心最多的还是医生的个人保障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只有“退休专家可以多点执业”。作为“单位人”,医生在事业单位里可以得到养老、医疗的保障,当成为独立的“自由人”以后,这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该如何解决?公立医院所能提供的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平台也将会随之消失。“我们中国人很有特点,机器值钱,车值钱,车可以上强制险,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给专家上社保和商业保险呢?”魏永祥认为,“医生是院长的心头肉,是宝贝中的宝贝,多点执业一定要把我们的医生当人,要把政策规范化、制度化,给医生提供切实保护。”陈琪也认为,全方位的、全覆盖的劳保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实现医生多点执业的首要条件。在这个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之前,要完全做到实现医生的多点执业将困难重重。“多点执业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来保障。”张天旭说,目前我们在医生行为的规范上还差得很多。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放开,相应的管理措施也应该加强,医生行医安全性和医疗活动中的风险也要进行规定。此外,也可以借鉴早期实行医生自由执业国家的经验,通过社会机制,给医生提供保险和保障。此外,“满天飞”的员工该如何管理?这给公立医院院长们带来了新问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雷方认为,这就要求多点执业的医生,一定是高素质的医生,重视团队合作,同时不要给基层医院添麻烦。她建议,多点执业要有一定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一般能够外出执业的都是技术骨干。外出执业之前做好报备工作,让本院的同事知道,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在医生离开时有人接班,不耽误本院患者的治疗。除了要跟本单位团队合作好,还要和当地的医生合作,以便手术结束离开后,他们可以进行后续的治疗。魏永祥认为,医生的“满天飞”逼着院长不得不费心,考虑AB角,一定要让本院的医生也要有竞争,不能形成某个人的技术垄断,一招鲜,吃遍天

《医师法》时代,中国医生多点执业迎来什么样的新规定?多点执业写进医师法医生集团中最根本的是医师,《医师法》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规定,直接影响着医疗城和医生集团的发展,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执业医师进入《医师法》时代。新出台的《医师法》不仅包含取消中专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规定、医师多点执业、终身禁业、诊疗自主权、医师合法权益保障、紧急救助行为,住院医师规培和专科医师培训等十大亮点,而且还提到,执业助理医师可以在边远或条件艰苦的县级医院执业,而过去只允许在乡镇卫生院里独立执业,总体上新东西比较多。而关于医师多点执业,过去都是政策规定,这次是真正入法,在法律上被允许,这也是一个突破。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规定,《医师法》继续沿用了《执业医师法》有关内容,如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必须经注册后,才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如何理解这些规定?《医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医师在二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执业的,应当以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主执业机构应当支持并提供便利。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延续了十多年来有关多点执业的政策。医师多点执业,指在两个以上的医疗机构内执业,新医改文件就提及过这一规定,而且也是新医改的任务。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原因: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等。在新医改推进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推进多点执业,从2009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2009年9月,原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7月,原卫生部再次发文,提出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范围。2014年,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备案管理、实行区域注册。此后,包括2017年在内的相关文件,对此也有提及。2017年2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公布以后,做出了三点规定,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师变更执业注册信息进行网上办理,这都为多点执业提供了很多方便。在放开医师多点执业方面,深圳走在了前列,早在2015年7月就全面放开了医师多点执业。虽然国家政策层面在逐步放宽医师多点执业,但落地实施却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医师多点执业为什么推进难?一方面是公立医疗机构院长不太愿意,另一方面跟医师自身有关,医师不愿意多点执业或自身能力不够等都是影响因素。医师多点执业入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起码它在法律上是允许的,长远来看,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医师如何做好多点执业?《医师法》对多点执业带来利好,包括会诊和医联体在内。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需要注意三种情形。其一,《医师法》第18条规定: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其他公益医疗、义诊,承担国家任务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要在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中执业。这一规定实际上为优质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以及多点执业从法律上打开了另一条通道。如医联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可以纳入当地公立医疗机构组建的医联体内,这种情况下,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到相关医疗机构内多点执业就可以不办理手续,这是一个机会。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受法律允许、政策鼓励,但实际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并不会那么顺利。其二,医师定期考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定期考核不合格,医生的执业注册就容易出现问题。其三,医师区域注册与多机构执业。这个在政策里有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和本次《医师法》规定里面仍然是一个障碍。什么叫区域注册?区域注册按照政策规定,就是医师可以以一个省为单位来注册,但与多机构的执业还不一样,所要办的手续不同,政策规定也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