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医师常考中药方剂汇总

考试宝典1年前 (2024-07-01)医学62

以中医助理医师为例,助理医师第一单元考试内容:中医基础25,中医诊断25,中药学25,方剂学20,诊断学基础25,西医内科20,伦理学5,卫生法规5。 助理医师第二单元考试内容:中医内科45,中医外科20,中医妇科20,中医儿科20,针灸学30,传染病15。 助理医师和医师综合笔试都采用计算机化考试形式, 以计算机的方式采取题库随机抽题模式,助理医师考试的难度较执业医师低得多。同样的考试时间,助理医师的总题量只有执业医师的一半。知识点覆盖范围变大,考生需全面掌握知识点。

【概述】   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秋凉后症状可自然消退。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气温炎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汗腺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多见,发病多在6~8月。有些患儿常可连续发病数年。此病最早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医儿科名医徐小圃先生发现,提出上实下虚的病理变化,创温下清上汤,效果显卓,此一发现已为中西医儿科界所公认。本病西医称“夏季热”。   【病因病理】   本病发病内因为体质虚弱,外因为夏季暑热熏蒸。小儿感受暑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阴津,阴津受损,内热炽盛,则发为高热,口渴多饮。暑热易于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水液下趋膀胱而小便增多。肺主皮毛,又司 腠 理开合,肺津为暑热所伤,化源不足,水液不能敷布,肌 腠 毛孔闭塞,故汗闻或出汗甚少。汗与小便同为阴液,汗闭则尿多,尿多则津伤,故饮水自救。若病情迁延,或素体脾肾不足,内之真阳不足,易出现热盛于上,阳气虚于下。   【诊断要点】   1.有明显季节性,多在夏天6~8月发病。好发于2~5岁体弱儿童及弱智儿童。   2.高热可持续在39~4iC之间,可持续3~4月之久,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可暂时体温下降,秋凉后多能自愈。次年可复发。   3.口渴、多饮、多尿,每天排尿次数可达20次以上,尿液清长。皮肤干灼无汗或少汗。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辩证分型】   1.暑伤肺胃症状:发热持续不退,口渴引饮,皮肤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色泽淡黄,烦 躁 不宁,口唇干燥,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阴津,津亏内热炽盛,则长期壮热不退,口渴引饮,烦 躁 不宁,舌质红。热伤肺津,化源不足冰液不能敷布,则肌肤灼热无汗或汗少。气不化水,多饮而水液下趋,故尿多而色淡。舌苔薄黄,脉数,均为暑伤肺胃,内热炽盛之象。   2.下虚上盛症状:神萎,虚烦不宁,发热日久不退,面色苍白,下肢欠温,口渴多饮,尿多清长,频数无度,大便稀搪,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脉细数无力。   征候分析:发热日久,证属虚实并见,脾肾两虚,肾阳命火已亏,故面色苍白,神萎纳呆,便 溏 肢冷,小便清长。暑气耗阴,水不济火,心火易旺测虚烦不宁。舌淡苔薄,脉细数无力,均为下虚上盛,虚实并见之象。   【分型治疗】   1.暑伤肺胃治则:清暑益气。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加减:病初壮热无汗,加香 薷 10克、羌活10克;   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30克、鲜生地10克;   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为主药,荷梗、石 斛 、麦冬清热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粳米、甘草益胃和中。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 斛 10克 麦冬10克黄连3克 竹叶6克 知母10克 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 甘草6克   2.下虚上盛治则:温下清上。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加减:心烦口渴,加莲子心3克、玄参10克;口渴不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10克(包煎);大便稀薄,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虚实并治,寒热并用之方。方中附子温肾阳,黄连清心火,磁石潜降浮越之阳,补骨脂、 菟 丝子、覆盆子、桑嫖 蛸 、莲须温肾固涩,天花粉、蛤粉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举例:   附子6克(先煎)黄连1.5克 补骨脂10克 菟 丝子10克 覆盆子10克 桑嫖 蛸 10克 莲须6克 天花粉10克 磁石30克(先煎)玄参10克   【中成药】   1.生脉饮 每日2次,每次1支口服。适用于暑伤肺胃。   2.缩泉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适用于下虚上盛型小便频多时。   【简便方】   1.蚕茧20枚,红枣20枚,煎汤代茶。适用于小便频多,发热不退的患儿。   2.西瓜皮50克,鲜荷叶1张,地骨皮、生地各10克,煎汤代茶。适用于暑伤肺胃。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患儿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凉爽。必要时可使用空调,一般室温控制在摄氏26~28℃,不宜过低。   2.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适当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3.注意小儿体温变化,常用温水洗浴,以帮助降温散热。勿滥用抗生素。

【导读】2021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教材已经公布,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复习备考,小编将教材对比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整理了2021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速记30条,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1.苦:有泄、燥、坚阴的作用。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2.相畏:指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3.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4.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5.麻黄为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药。6.荆芥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7.白芷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为治阳明头痛之要药8.薄荷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煎服宜后下。9.柴胡善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还可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10.石膏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证,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11.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2.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13.蒲公英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为治疗乳痈之要药。14.白头翁: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15.青蒿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16.木瓜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为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之要药,可治疗吐泻转筋。17.桑寄生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18.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19.茵陈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治疗湿热黄疸之要药。20.陈皮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之要药。21.香附功效: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妇科调经之要药。22.三七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23.川芎:血瘀气滞痛证,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是治疗血瘀气滞之要药;头痛,风湿痹痛。能“上行头目”,为治头痛之要药。24.半夏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呕吐。为止呕之要药。25.苦杏仁为治咳喘之要药。26.石决明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为凉肝、镇肝之要药。27.麝香为醒神回苏之要药。28.白术应用:脾气虚证。为补气健脾之要药,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29.杜仲与桑寄生二者均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30.熟地黄应用:血虚诸证,为养血补虚之要药;肝肾阴虚诸证,为补肾阴之要药。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2021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中药学考点速记30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准备参加了2021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的考生,抓紧时间进行答案对照,做好下一步审核的准备;现阶段大家还是要在关注考试变化的同时,认真进行考试备考,把握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经验,将备考时间合理安排,争取一次通关。